南召柞蚕业兴于汉,宏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西汉末年境内有野蚕成茧,东汉光武开始人工放养。
咸丰年间,县境柞蚕丰收利大,民众以养蚕为业,植柞为本,有"一筐蚕,十亩田"的谚语。光绪二年,南召县养柞蚕达3万余筐,产丝10余万公斤。光绪年间,上海"久成"丝行在南召设立分店,南召丝绸远销欧美和俄国,县衙创办蚕桑学堂,培养养蚕和缫丝专业技术人才。
民国年间,南召蚕业大起大落。民国三年(1914年),南召山丝绸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参赛。民国十至二十年(1920-1931年),为南召柞蚕发展鼎胜时期,全县蚕农达17000余户,年放养量6万筐,产茧近8万担,产丝20余万公斤,产柞绸230万余米。1932年以后,由于封建采办势力高利盘剥和战乱影响等原因,南召柞蚕业日渐衰萎。
河南省南召县的柞茧产量占全国的40%、河南省的70%,全县16个乡镇338个行政村中有15个乡镇211个行政村78%的农户从事柞蚕生产,形成了规模经营之势.拥有养蚕专业村近百个同时,还涌现出了3个柞茧万担乡、1个丝绸之乡和1个丝棉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