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为素菜之珍品,更为安徽省淮南地方传统名产。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刘安时期八公山一带,即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的交界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颀的《物原》等箸作中,都有八公山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历史文化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创。21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建都寿春,为王42年。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术之士数千人,有名者苏非、李尚等8人,号称“八公”。“八公”常聚在楚山即今天的八公山谈仙论道,著书立说。一次,刘安炼丹配料时不慎将石膏掉进乳白色的豆浆里,不一会,奇迹出现了,只见纯白的豆浆逐渐凝成絮状,继而成了鲜嫩柔滑的豆腐。刘安求长生丹没有结果,却偶然得到了上佳食品豆腐,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八公山由此成了中国豆腐的发祥地。
做法
磨制八公山豆腐的用水,采用的是八公山上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矿物质的珍珠泉、大泉等山泉清流。豆腐制作精细,豆子要磨得均匀,豆渣要滤得干净,制作出的豆腐才能洁白细腻,其成品晶宝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无黄浆水味,托也不散,使得八公山豆腐独具特色,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