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军事将领

贺炳炎,原名向从炎,开国上将,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人。贺炳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久经考验的优秀指挥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战斗中负伤被截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1955年9月授上将军衔(唯一的准兵团级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贺炳炎将军,湖北松滋胡家台子人,小名玄娃,乳名明言,学名从炎。后改名炳炎 ,取“大火冲天”之意。贺炳炎将军,贺龙之爱将。16岁与其父贺学文一道参加红军。初战,即握一把菜刀独身冲入敌阵,左砍右杀,连毙数人,敌望之皆惧退。人赞其为“贺小龙”,因其姓,亦误传为贺龙之子也。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十万余敌人向我湘鄂西苏区压来,我主力部队转到外线 作战。一天,敌军偷袭我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贺龙命令军校学员投入战斗。当时在军校受训的贺炳炎,操起一把大刀杀入敌群,一连砍倒几个敌人,夺枪杀敌,此举轰动军校,贺炳炎受到嘉奖。

1935年春,在后坪战斗中,我攻击部队被敌人猛烈炮火压住,两个突击组都未攻上去,贺龙急令“贺炳炎上”。贺炳炎中弹后仍只身突击成功,被誉为“孤胆英雄”。

1935年12月,红五师师长贺炳炎率部随红二、六军团长征,第六次负伤后右臂被炸烂。当时手术器械和麻醉药都没有,医生用木工锯子截去了他的右臂。贺龙拿着一块伤骨心痛地说:“这是党的好儿子的骨头。”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716团团长,率部挺进同蒲铁路北段的宁武、神池、朔县一带,在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10月,指挥716团一部取得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歼灭日军5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受到国民政府通令嘉奖。

1938年1月起任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率部转战于冀中、冀南、冀鲁豫等地,取得莲子口、板桥等战斗的胜利,领导开辟了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在米峪战斗中歼灭日军l个中队,生俘日军20名。

1942年到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11月奉命率358旅百余名干部同359旅王震部南下,来到处于日、蒋、伪联合包围之中的大悟山地区,与新四军第5师胜利会合,开辟新区。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强击弱,敌占城市我占乡村,不仅站稳了脚根,而且得到迅速发展,部队扩展到1个独立旅4个独立团,领导组建江汉军区,任司令员。抗日战争中,他率部艰苦转战,屡建奇功,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作出重大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贺炳炎转战西北战场,先后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军长等职,参加了保卫延安等重要战役。特别是在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宜瓦战役中,贺炳炎纵观全局,指挥正确,创造出全军闻名的“硬骨头六连”。

在向全国进军战斗中,贺炳炎率一军所向无敌,解放青海,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

新中国建立后

1952年调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曾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等职。

1955年9月授上将军衔(唯一的准兵团级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

1959年4月当选为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不幸于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终年47岁。

目前,贺炳炎 共收到 0
贺炳炎 真爱粉丝榜TOP10

APP中打开 返回顶部 登录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