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北纬40度40分的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大肆砍伐,使猕猴越来越少,终于没有熬过80年代,灭绝于雾灵山。猕猴分布北限从此有名无实。目前,世界猕猴的分布北限已让位于日本的青森(41度29分),日本猴成了分布最北的非人类灵长类了。
由于猕猴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所以其他灵长目动物难以生存的黄河两岸等温带地区,甚至一些高寒地区,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据甲骨文的记载,猕猴在太行山区的生存和分布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河南安阳殷墟出上的动物遗骨,也有猕猴的在内。在我国华北各地的县志等地方志和其他史籍中有不少关于猕猴的记载,在山西南部黄河以北的运城、垣曲、阳城等地的中条山、云梦山,以及西部的吕梁山等地都曾捕捉到过猕猴。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河南省济源县太行山南麓林区考察时发现了野生的猕猴十多群,总数近2000余只,其中仅蟒河林场就有12群近800只。80-90年代,在山西阳城、河南济源、辉县、沁阳等地相继建立了以保护猕猴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数学者认为,猕猴是华北地区残留下来的唯一一种灵长目动物,其北界大约在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和河南北部的太行山一带。
但是在河北东北部的兴隆县一带还记录有世界著名的"直隶猕猴",如果分布在那里的猕猴今天仍然存在,河北东北部一带就应该是我国猕猴自然分布的最北界,而且也是世界上分布最靠北的灵长目动物种群,因此从这个意义来看,它的确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珍贵种群。
该地所产的这种长毛猕猴,在上个世纪时有少数被带到国外,其中一部分放养在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的动物园里,一直活到本世纪初期,其标本至今还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另外,在本世纪20-30年代时我国北方城镇街道上的耍猴卖艺者所牵的也是这种猕猴。但从那时以后,就几乎再也见不到了,据说只有极少数还残留在河北兴隆县境内南端12公里处的六里坪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