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美国华盛顿发生了一起枪击案,目击证人说看到一辆白色的货车逃离现场。于是媒体马上报道:枪击案现场附近可能有辆白色汽车,接着在警方查问的证人中,有更多的人作证说看到白色的车在现场出现。然而,这起案件的疑犯被抓到后,人们才发现疑犯驾驶的实际上是辆蓝色的车。
无独有偶,一名美国青年曾莫名其妙地被指控为强奸蹲进监牢,11年后才凭借基因检测洗清了冤屈,证明目击者当年辨认罪犯时跑偏了。
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曾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他们让测试者看一个简短的录像,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测试者回答有关录像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答案的信心程度。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
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准确,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实验表明,充满信心不能代表证据确凿。
实验告诉我们,对一件事物做出判断前需要多方取证、全面分析,切不可武断行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