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有一个寓言故事:以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船夫出外划船,船上坐着自己的孩子。船夫用力划了一程,觉得身上很热,便脱去了外衣,只穿一件单衣。他就把孩子的外衣脱掉了,也让孩子只穿一件单衣。船夫又划了一程,热的浑身在淌汗,他索性把自己仅穿的一件单衣也脱掉了。于是他把孩子的衣服也脱得精光。船夫是越划越有劲,浑身在淌汗。然而,他那可怜的孩子已经冻死在船舱里了。
和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一个朋友喜欢吃鱼丸,就点了两盘。可是,饭局结束的时候,那两盘鱼丸似乎没有怎么吃,有朋友问“你点的鱼丸,你怎么没有吃多少啊?”那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觉得鱼丸很好吃,是给你们点的。”大伙儿不置可否。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这种偏差存在于许多人身上,正是由于认为有很多人的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同自己的一致,所以人们才坚信自己的判断及行为的正确性。吸烟的女性人普遍认为她身边的很多女性也同她一样吸烟。
虚假同感偏差这种心理学效应用得好了,那就是如虎添翼;用错了地方,那很可能会演变成盲目自大。
当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气,自己给自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的时候,那虚假同感偏差就是非常好的,它让我们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对的,坚信自己沿着计划好的路走下去,最终就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而当我们的认知已超出现实太多,或者已经和事实不相符,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支持我们的野心的时候,就需要纠正虚假同感偏差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我们怎么避免“虚假同感偏差”,做个明智之人呢?
凡事可以多听听不同类型的人的看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最终的判断和选择。
古语有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没有人能做到完全客观的看待一件事物,我们自身也一样,也会戴着滤镜去看待他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奢求他人懂我,而应努力让他人懂我,尽量避免“虚假同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