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越剧院1956年建院,已有五十年历史。近年创作演出的《班昭》《一缕麻》《新狮吼记》《梨花情》《红楼梦》《孟丽君》《流花溪》《大道行吟》《北地王》以及演出的传统越剧保留精品剧目《碧玉簪》《何文秀》《盘夫索夫》《宝莲灯》等,都在同行、专家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杭州越剧院组建于1985年底。设立院部,下辖一团(原杭州越剧团)、二团(原桐庐越剧团)、三团(原富阳越剧团)。所辖各团所有制性质和原隶属关系不变,院部以加强对各团艺术领导为工作重点。
高爱娟、侯军先后担任主要领导 90年代中期,二团、三团脱离越剧院,由杭州越剧团单独称名。民艺剧社是一个越剧社团,1950年由社会名流与艺人吕公望、王晓籁等共同筹建。在杭州市民政局长冯萌东的支持下,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于同年10月在杭州成立。为民营公助剧团,隶属于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杭州分会。姚水娟任名誉团长,魏素云、孟舜为副团长,竺素娥、谢素云任辅导员,应毅、宋玉梅任教导员。剧社设剧务部,实行编导制,闻钟、金羽、吴翼、林笛、罗建中等先后担任编导。以胜利剧院、解放剧院为基本演出场所。建团后,从上海招收50多名青年演员为剧团基本成员,边学戏边演出。训练、生活管理、演出制度均仿效文工团做法,供给伙食及零用钱。吕公望捐赠每人一套灰色制服。学员名字中曾嵌一“民”字作艺名。先后延聘毛蝴蝶、筱湘卿、陈佩卿、白牡丹、陈佩君、陈少鹏、陈彩娟等为教师并领衔演出。演出剧目有《梁祝哀史》、《钗头凤》、《同林鸟》、《王翠翘》、《鸳鸯剑》、《龙凤花烛》、《李三娘》、《林冲夜奔》、《怒海沉舟》等30余出传统戏和现代戏。
由于演员阵容整齐,在音乐、舞美等方面刻意创新,首演《梁祝哀史》后,观众赞誉为“新社会、新剧团、新演员、新戏文”。1952年春,冯萌东因故去职,剧团怕受牵连,改名为江南越剧团,并邀请陈少春、张琴娟等进团,归属杭州市文化局领导。1956年,市文化局以“江南”、“蜜蜂”两团为基础,建立市越剧团。民艺剧社培养出孟莉英、戚美飞、于艺芳、高绮芬、徐民枫、林黛玉、余霞、刘毅贞、朱霞敏、朱绮雯等一批较有影响的青年演员。
主要剧目:
有《冬天的故事》《胭脂河》《莲花湖》《梨花情》《流花溪》《寒号鸟》《梁祝情梦》《曲江风月》《少年天子》《剪花情》《大道行吟》《一缕麻》《心比天高》《新狮吼记》《女人街》以及传统越剧保留精品剧目《碧玉簪》《玉蜻蜓》《何文秀》《珍珠塔》《皇帝告状》《盘夫索夫》《风雪姻缘》《孟丽君》《焚香记》《陈三两》等,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和专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