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尼巴病毒属(学名:Henipavirus),包括尼帕病毒(又译尼巴病毒、立百病毒)(Nipah virus)和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
1999年于东南亚被发现的会引发立百脑炎的新型病毒,也会造成人类和其他动物(尤其以猪只为主)交叉感染,严重的可引致死亡,致死率达40%。
亨尼巴病毒属于一种核糖核酸病毒的属,被归类在副黏液病毒科单股反链病毒目,目前已知有五种病毒。结构与同科的副黏病毒(如仙台病毒SeV)、麻疹病毒(MeV)类似,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偏肺病毒(MPV)和腮腺炎病毒(MuV)稍有不同。
基因组表达的蛋白主要有N(*白)、P(磷蛋白)、M(基质蛋白)、F(融合蛋白)、H(即糖蛋白G)、L(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此外,P的基因框内可以通过内部翻译位点和特殊转录可以产生不同的多肽,包括V和C。病毒表面为G和F蛋白,脂质双分子层下有基质蛋白M,内部的病毒基因组由负链RNA(-ssRNA),上面包裹着N、P和L。G蛋白介导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黏附),F蛋白介导病毒脂质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释放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质。
EphrinB2是Eph B类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膜结合配体,可以特异性结合NiV的G蛋白,进而介导NiV进入细胞。EphrinB2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NiV的组织嗜性相吻合。同时EphrinB2的序列在哺乳动物中很保守,这也可能是很多哺乳动物都对NiV敏感的原因。而且,后续发现EphrinB3也有介导病毒入胞的功能。
立百病毒通常是由狐蝠科狐蝠属及小蝙蝠携带而传播,被归在长基因组,宿主范围广泛,而且近期多以能够引起人畜共通传染病感染的病原体出现,使家畜与人类患病甚至致死。
2009年,在加纳的黄毛果蝠(英语:Eidolon helvum)身上发现RNA三种新病毒序列,在亲缘演化上被认定为立百病毒,这些在澳洲及亚洲外的新型病毒显示立百病毒可能是全球性的,这些非洲立百病毒正缓慢地演化出地区特性。
2018年5月,这病毒在印度喀拉拉邦蔓延,死者据报导是因为吃了在门前捡拾的水果,而该水果据推测曾被感染病毒的蝙蝠咬过,因而带有蝙蝠的唾液。截至2018年5月23日,已有1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