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多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公私合营”的老字号不同,稻香村没有经过计划经济这段历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万物复苏,百业待兴。1983年4月,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了关于传统食品咨询工作座谈会,时任北京东城区工商联副主任的刘振英参加了此次会议,聆听了“要恢复发展名厂、名店、名特产品”的指示,这次会议也成为稻香村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
会后,在工商联和政府的支持下,刘振英积极筹划,请回了稻香村的老技师、老职工。而当时北新桥街道正为解决待业青年的工作问题感到头痛。于是街道投资了8万元,又将东直门里北工匠营胡同的一间街道缝纫厂腾空后改成了稻香村的厂房,待业青年则成了拥有一技之长的食品工人,曾经的老字号又重新开业。
1984年1月22日,稻香村复业后的第一门市部东四北大街营业店正式开业。距开门还有一个多小时,已经有许多顾客在寒风中排起了长队,大家都是慕名而来,蜂拥而进的顾客让员工们应接不暇,一直到晚上还有很多顾客进店买东西。稻香村开业的消息传开后,很多远郊县和外地人纷纷托人帮忙代买回去。
复业后的“稻香村”继承了南味食品的传统工艺,坚持“诚信为本、顾客为先”的服务理念,以优质产品在北京迅速打开了局面。1994年9月,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团公司正式组建,2005年改制为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今天的北京稻香村已拥有近百家连锁店,一个物流配送中心,300多个销售网点,并迈出了开创有特色的社区专卖店的第一步;建成了全国传统食品行业内厂房最大装备最先进的生产基地;生产糕点、肉食、速冻食品、月饼、元宵、粽子等各种节令食品共6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近20亿元,获得“中华老字号”、“北京市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现如今“稻香村商标”归为苏州稻香村所有。
如今,走进稻香村的门店,不光是精细考究的各式糕点、新鲜的熟肉、用豆制品做成的几十种全素宫廷菜、各种干果炒货,还有在别处难得一见的江米酒酿、年糕、炒红果等传统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再加上豁亮的玻璃柜台,专门用来收钱找钱的不锈钢小盘小夹,设专人找兑零钱,营业员一年四季一水儿的白大褂、白帽子,包熟食用油纸、盛糕点用纸袋这些别具特色的“老讲究”更是透着亲切。而稻香村营业部每天门庭若市,早已成为北京商业中最热闹的一景。
北京稻香村始建于1895年(清光绪21年),位于前门外观音寺,南店北开,前店后厂,很有特色,(时称“稻香村南货店”),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产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鲁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时候经常前往购物,《鲁迅日记》中有多次记载。后因故歇业,但稻香村开创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传,绵延不断。1984年,这个派系的第五代传人刘振英先生恢复了这个享有盛名的老字号食品企业。稻香村的发展历史2:1984年复业后的稻香村在以刘振英为首的老一辈工商业者的苦心经营下,以独具特色,品质优良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以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和优良的服务争取了市场,生产经营发展迅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果。稻香村的发展历史3: 今天的稻香村已发展成为有22个直营店和24个加盟店、一个食品配送中心、一个6.7万平方米的中心工厂和一个4万平方米的原料加工基地的规模,生产中西糕点、熟食制品、速冻食品、休闲小食品等十二个系列的400多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达7亿元。稻香村的发展历史4: 在现任总经理毕国才先生的带领下,勤劳的稻香村人正在为将稻香村建成国内领先的集食品加工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行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扩大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进而拓展企业的海外业务而不断努力着。稻香村从 1984 年年初复业到现在,已经走过了 22 个年头,在历尽了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稻香村的“二次创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经发展到了 22个直营店和 24 个加盟店的规模,企业的管理方式逐渐从传统经验管理向制度化、现代化管理迈进,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高科技工业园的新加工厂已经投入使用,以原来低科技含量、劳动密集型、半手工操作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生产模式得到转变,食品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工业化程度也得到极大地提升。这是全体稻香村人付出辛勤汗水的体现,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就,更是广大消费者对稻香村支持的结果。在悠久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稻香村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发展传统的民族食品工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历史使命,先做人后做事,大家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相互协作,才能使稻香村像一棵常青树屹立在市场大潮中。我相信,在稻香村未来的发展中,团结奋进的稻香村人以老字号食品为基础,以创新和求实为目标,以做好一家人的稻香村为宗旨,使稻香村文化常存,基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