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原名凤梨,原产巴西, 16世纪时传入中国, 有70多个品种, 岭南四大名果之一。菠萝含用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维生素A、B、C,磷,柠檬酸和蛋白酶等物。味甘性温,具有解暑止渴、消食止泻之功,为夏令医食兼优的时令佳果。
菠萝:目前,菠萝已广泛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成为世界重要的果树之一。16世纪中期由葡萄牙的传教士带到澳门,然后引进到广东各地,后在广西、福建、台湾等省栽种,经过长期的选育,陆续生产了许多品种。
菠萝属于菠萝科,菠萝属多年生草本果树植物,营养生长迅速,生产周期短,年平均气温23℃以上的地区终年可以生长。
菠萝果顶有冠芽,性喜温暖。台湾菠萝表皮没有大陆产的菠萝那么粗糙,有的略呈倒圆锥型,肉质比普通菠萝细腻得多,基本没涩味,水分充足。菠萝果形美观,汁多味甜,有特殊香味,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
多年生单子叶常绿草本果树。矮生,高0.5~1m,无主根,具纤维质须根系;肉质茎为螺旋着生的叶片所包裹,叶剑形;花序顶生,着生许多小花;肉质复果由许多子房聚合在花轴上而成。喜温暖,以年均温24~27℃生长最适。15℃以下生长缓慢,5℃是受冻的临界温度,43℃高温即停止生长。耐旱,但仍需一定水分,以1000~1500mm的年雨量且分布均匀为宜。较耐阴,但充足的阳光生长良好、糖含量高、品质佳。对土壤适应性广,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值5~5.5的砂质壤土或山地红壤较好。 菠萝株高0.7~1.5米,茎短粗,呈褐色,基部有吸芽抽出。根着生茎的周围。叶自茎的上部丛生。穗状花序自叶丛中抽生。果实肉质,似松果状复果,多呈圆筒形;果肉黄色(见图)。栽培品种约有70个,可分为卡因类、皇后类、西班牙类三大类。菠萝冬季生长适温15℃左右。对土壤适应性较广。根好气浅生,有菌根共生,叶背面的气孔和茸毛有贮存二氧化碳的特殊结构,还能阻止水分蒸发,故耐旱,但不耐寒。一般用芽苗繁殖,以冠芽繁殖的植株最优,以吸芽培养的苗次之。施肥期以花前、壮果和果后 3 次为重点,并须增施钾肥。适时摘除冠芽、裔芽和选留吸芽,有利养分集中和果实正常发育。对土壤要求不严。病虫害较少。菠萝果实除鲜食外,多用以制罐头,因其能保持原来风味而受到广泛喜爱。叶纤维可作绳、渔网等原料。
通常菠萝的栽培品种分4类,即卡因类、皇后类、西班牙类和杂交种类。
卡因类又名沙捞越,法国探险队在南美洲圭亚那卡因地区发现而得名。栽培极广,约占全世界菠萝栽培面积的80%。植株高大健壮,叶缘无刺或叶尖有少许刺。果大,平均单果重1100克以上,圆筒形,小果扁平,果眼浅,苞片短而宽;果肉淡黄色,汁多,甜酸适中,可溶性固形物14%~16%,高的可达20%以上,酸含量0.5%~0.6%。为制罐头的主要品种。
皇后类系最古老的栽培品种,有400多年栽培历史,为南非、越南和中国的主栽品种之一。植株中等大,叶比卡因类短,叶缘有刺;果圆筒形或圆锥形,单果重400~1500克,小果锥状突起,果眼深,苞片尖端超过小果;果肉黄至深黄色,肉质脆嫩,糖含量高,汁多味甜,香味浓郁,以鲜食为主。
西班牙类植株较大,叶较软,黄绿色,叶缘有红色刺,但也有无刺品种;果中等大,单果重500~1000克,小果大而扁平,中央凸起或凹陷;果眼深,果肉橙黄色,香味浓,纤维多,供制罐头和果汁。
杂交种杂交种是通过有性杂交等手段培育的良种。植株高大直立,叶缘有刺,花淡紫色,果形欠端正,单果重1200~1500克。果肉色黄,质爽脆,纤维少,清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11%~15%,酸含量0.3%~0.6%,既可鲜食,也可加工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