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黄帝的曾孙。他自幼聪明睿智,极有才干。15岁辅佐颛顼帝治理天下,受封于辛;30岁取代颛顼帝为天子。在他掌权后,曾多次打败外族的侵略,使他的臣民们安居乐业。他凭高尚的德行治理天下,受到人们的爱戴。
一代贤明帝王
位于商丘古城南22公里的睢阳区高辛镇,与我国远古时代“五帝”之一的高辛同名。它的悠久历史和不凡的来历系在集镇西北角那座高大的陵墓上,那是帝喾王高辛氏之墓,这座陵墓已经以其庄严的步伐穿越了4000多年的历史空间。
史载,帝喾姬姓,名夋,生于氏族社会时期,曾祖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黄帝。
《商丘县志》上说,帝喾高辛氏生而祥灵,“自言其名,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举动应天时),其服也士(穿衣服士服);明鬼神而敬事,历日月而迎送之。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仁而威,惠而信,执中(适中)遍天下,而天下服焉。帝挚、帝尧、后稷、契,皆其子也。在位七十年,寿一百零五岁。”
帝喾自幼聪明绝顶,极有才干,15岁便辅佐颛顼帝治理天下,受封于辛,30岁代颛顼帝(高阳氏)为天子(当时部落联盟的盟长)。
相传帝喾为帝之前,有欢兜、三苗、鲧相、共工为天下经常作乱的四凶,共工为四凶之首。当时颛顼帝已经年老体衰,江淮共工氏乘机欲霸九州,颛顼帝命帝喾统领部落前去扫灭。帝喾任用贤能,施展谋略,将共工打败,逼共工怒触不周山而亡。随后,他又将其他三凶相继征服,使各部落相继宾服归顺,天下太平,黎民安康。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功劳,因此取得了各部落酋长和天下百姓的拥戴,大家认为帝喾是颛顼帝最好的继承人,只有他才能治理好天下。衰老的颛顼帝此时治理天下已经力不从心,应天下民意,将帝位禅让给了帝喾。帝喾为表示对祖上的尊敬和继承祖上贤德的决心,称为高辛。高辛氏建都于亳(今商丘南部),领部落8个。帝喾执政后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并以仁德、信义和勤劳教育人民,让各部落以和睦友好为上,使各部落互相亲善,国人伏首,齐颂升平。他本人以德服人,从来不谋私利,聪以知远,明以察几,仁而威,惠而信,赢得了崇高的威望,被人们歌颂为“能总天地六合之英华”。三国时诗人曹植以诗赞曰:“祖自轩辕,玄嚣之孙,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教天地,神圣灵宾。数讫四海,明并日月。”
孔子认为帝喾“博施厚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以威,惠而信,以天地之义。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抚教万民而诲利之,历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之义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动也时,其服也哀”。
留下神奇故事
帝喾被颛顼帝封在“辛”这个地方掌管一切。那时,“辛”这个地方经常闹水灾,水来了,老百姓就往另一个地方迁徙。而新迁徙的地方又闹了水灾,老百姓便又重新迁回来。这样迁来迁去,老是不能安居乐业。帝喾想了一个办法:带领大家把“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以后,这儿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赶得乱跑了。从此,“辛”便被人们称为“高辛”,帝喾便被称为“高辛氏”。
帝喾掌权后,当时作乱的有开荒国和火山国。开荒国以猛兽当兵将,火山国以火为武器,都令人难以近前。帝喾带领百姓英勇抵抗两国的凶猛侵犯,终因两国的兵将和武器奇特而束手无策。为了保护国家和黎民的安宁,不得不张榜招贤,并向全国许下诺言,谁若能打败这两个敌国,他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谁。许多人都想为国立功,打败敌国做驸马,只苦没有破敌的本领,不敢揭榜。几天之后,帝喾正为此事而发愁,忽然一条狗揭下榜来以嘴衔之,前去见他,并在帝喾面前许下了打败敌国的诺言。这条狗果然把两个敌国打败了。其挫敌的原因,一是因为此狗有神威,开荒国用以作为兵将的猛兽一听见它的叫声便吓得四处逃窜;二是因为此狗有吞吃任何烈火的能耐。火山国的国王让其带着浑身烈火的兵将冲击,它一张口就把那烈火吞掉了,火山国只得服输。帝喾极讲信用,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那条狗。那狗和帝喾的女儿结婚后生了个儿子,后来当了皇帝,人类从此开始纪元,将其当皇帝的那一年叫做“狗儿元年”……
这是一个今天谁也不会相信有其事的古代神话。但这一神话后来却引起了不少专家和研究者的重视,同时也证实了商丘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传说帝喾有4个妻子。有一天,他的一个妻子简狄和别的两个女孩在河里洗澡,看见玄鸟(燕子)从天空堕下一个蛋来,简狄争着将这个蛋吞吃了,后来就怀孕生下契。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来历。
帝喾的儿子,有一个名字叫阏伯,有一个名字叫实沉,不知道什么原因,兄弟俩一见面,就要动手打架,而且互不兼容。帝喾没有办法,就派阏伯往商地去当了火正,让他主管东方的商星。阏伯为了不让地上的水把火湮灭,就把火放在一个大土丘上,从此,人们把这个土丘称为商丘。帝喾又派实沉去大夏主管水,当了西方的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此起彼落,再也不能见面了。
由于德行高尚,聪明的帝喾一直活到105岁。帝喾身边有8个善良贤明的人物,来辅佐他管理国家大事,史书上称他们为“八元”。传说帝喾能操纵辰星,掌握观察时间和节气的方法,以指导生产。而且帝喾非常喜爱音乐,好巡游,他几乎游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参观过女娲、少昊、黄帝等先人的遗迹。我们也可以想象他执政的时候,地域是多么的辽阔,国力是如何的强大。
受到后人爱戴
帝喾以自己的贤德抚教万民,“观时”、“治气”,兴办农业,治理有方,以治世的贤明而深得民望,在人民的赞扬声中享年105岁,死后葬于他的肇基之地———高辛。因为帝喾王肇基于辛而称为高辛氏的原因,也因为帝喾王的贤德受千秋万代人崇敬的缘故,“高辛”直到现在仍然被作为地名,从而为研究古老的中华民族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后人为了纪念帝喾,给他修了祠。帝喾祠修建于汉。在元明又经多次修复。其殿宇雄伟壮观,松柏苍郁,碑碣林立。庙堂内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绘有彩龙,彩龙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传大旱之年求雨多有灵验,所以被人们誉为“灵井”。
原来的帝喾陵占地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30米,陵前有帝喾祠、沐浴室和更衣室(据说古代人们来朝拜帝喾,为了表示对帝喾的尊敬,必须先沐浴、更衣而后朝拜)、禅门等建筑,院里碑刻甚多。陵前原有宋开宝六年建的帝喾庙、禅门等许
多建筑。元天历元年的帝喾庙碑记载:“睢阳(商丘城)南四十五里有冈阜,实古高辛之墟,上有古城,城北有古丘,丘之阳有帝喾之祠。祠有二碑,其一宋开宝六年,其一金崇庆元年,闻诸故老,刻石尚多,皆毁于金季。”现在存有明嘉靖年间的石碑一通,帝喾陵前左侧还有一口古井,传说为僧舍井,井中出土过不少汉代文物。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它的原貌荡然无存,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有在心里纪念他。
后来,人们又重新修建了帝喾陵。新建的帝喾陵位于原商丘县城南22公里高辛集遗址西北100米处,为高大土丘,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30米。陵前一高耸的石碑上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唐玉润先生书写的“帝喾陵”3个字,碑前一条长长的祭桌是供群众摆放祭品用的,偌大一个香炉是供人们送香火的,陵墓显得庄严肃穆。
帝喾陵修好后,在陵墓旁边的广场上,每到帝喾生日这天人们会以庙会的形式来纪念他。每逢庙会,周围赶会的群众就来得特别多,50亩地的场地一下子就给占满了。我市睢阳区、宁陵县、柘城县和山东曹县、单县,安徽亳州等周边县、市的百姓和商家纷至沓来。祭祖的祭祖,经商的经商,很快形成了物资和文化交流会,会上十分热闹,盛况空前。
帝喾在商丘这块风水宝地上,领导他的臣民丰衣足食,得到了后世人们的爱戴。在他以后,世世代代都崇敬和纪念他。后来的朝代在商丘建都,在治国和爱民上也都受到他的影响。商丘这个地方之所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帝喾王是有直接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