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处于试验阶段,直到日本海军首先使用航母舰载机对英国、荷兰驻东南亚和美国驻西太平洋的海军部队进行了灾难性的打击后,航母才走入战争舞台的追光灯下。到1942年,航空母舰以其强大的火力 、灵活的机动性和无与伦比的攻击速度,已经取代战列舰成为一支现代舰队的核心部分。二战期间,航空母舰在遂行攻击海上或近岸目标任务时已变得不可或缺 ,其中有两场大海战(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完全是彼此的航母舰载机在交 战,双方舰队都未进入对方舰炮的射程之内。在与日军的逐岛争夺战中,美国海 军的“艾塞克斯”级航母每每都充当了打头阵的角色。
1960年,随着美国海军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的下水,航母设计制造的新时代开始了。核动力航母由于具有长途航行而无需补充燃料的优点,备受各海 军大国的青睐。1972年下水的美国海军“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是迄今为止仍在服役的最大的水面舰艇。
冷战期间,面对导弹核武器的迅猛发展,目标过于明显的航母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一度颇为世人所怀疑。如今,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国际事务的矛盾与冲突更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航母又不可否认地成为 了一种“时尚”———在海湾战争以来历次有军事大国卷入的武装冲突,特别是 所谓的“维持和平”、“恢复和平”行动中,都少不了航母这一“浮动的空军基地”的身影。
航母之所以重新成为“时尚”,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大国越来越多地依靠游弋在公海的航母战斗群,来对“危机事件”作出迅速反应,航母继续扮演着“炮舰政策”图腾的角色。未来10年间,美国海军将依然保留12艘航母,以便随时开赴 世界各地“处理危机事件”。“福熙”号航母所参加过的多种类型的行动,其中 不乏1991年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科索沃战争那样的例子。
另一方面,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海洋意识的增强使得世 界上几乎所有的濒海国家,不仅仅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这样的发达国家,包括 印度、巴西、泰国、韩国以及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强自身的海空 实力,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保卫自己的海洋资源。而航母战斗群作为海空力量 的完美结合,自然成为海洋世纪的首选装备。
航母也讲规模效应,正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法国要淘汰掉老旧的“福熙”号,装备现代化的 “夏尔·戴高乐”号,而巴西在多次改装购自英国的“米纳斯吉拉斯”号轻型航 母的同时,积极寻求购买像“福熙”号这样的中型航母,并计划对其进行现代化 改装,以适应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需要。
法国和巴西在发展航母问题上,代表着两种思路:自研与外购。这两种思路 各有利弊,但多多少少都会让你遭遇尴尬。究其原由,无外乎航母“不是一盏省 油的灯”。除非你像美国那样财大气粗,而且有着遍及全球的所谓“国家利益” 要依靠航母去照顾,“成本核算”一下尚可接受。否则的话,自行研制航母有点 “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味道;而外购航母不但只能买些别人不要的货色,改装 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自1986年建造“夏尔·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第一块钢板切割成形开始算起 ,迄今法国已为此花费了800亿法郎(约合112亿美元)。但是,这只不过是航母 本身,舰载机乃至组成战斗群的护卫舰艇的费用还没算在里面呢。此外,随着“ 克莱孟梭”号和“福熙”号相继退出现役,法国海军只剩下了“夏尔·戴高乐” 号这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法国国内对是否应建造一艘“夏尔·戴高乐”号的“ 姊妹舰”的争论又激烈起来。由于航母经常要处于保养维护状态,每4年大约最 少也要有8个月不能出海,因此,尽管目前的“六年军事规划”要到2002年才执行 完毕,法国军界已经开始对建造“夏尔·戴高乐”号“姊妹舰”的可行性进行论 证与研究。
外购航母的巴西所遇到的尴尬与无奈,可能要更多一些。刚刚谈妥购买“福 熙”号的合同,法国人就将“福熙”号开回土伦港,开始拆卸舰上的特种设备。 这一工作完成后,巴西海军才能派人登上“福熙”号,与法国海军进行交接。巴 西买来的“福熙”号,只是一个船壳子,自己还得花钱进行改装。可以肯定的一 点是,“圣保罗”号上搭载的飞机不会是“超级军旗”,也不会是在“福熙”号上成功地进行过起降试验的海军型“阵风”战斗机,巴西人选用的是在阿根廷制造的美式A—4“天鹰”战斗机。这是一种50年代就有的飞机,其性能与目前的主 力战斗机的差距可想而知。
巴西50年代购自英国的“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更是经过了多次现代化改 装,增加了斜向飞行甲板,装备了新的升降机、新的舰岛、全新的飞行作战支援系统和电子设备,1994年又用“米斯特拉”防空导弹替代了40毫米口径高射炮, 几乎是全换了一遍。由于没有合适的舰载固定翼飞机,该航母一直只能搭载直升 机,目前计划与“圣保罗”号一起进行改装,搭载A—4“天鹰”攻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