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目连戏

中国最具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排行榜

明万历年间,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便在祁门、休宁、石台、婺源、歙县等地广为流传。祁门目连戏原没有固定演出场所,以鼓击节,锣钹伴奏,不用管弦,上寿时则用唢呐。

明万历年间,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便在祁门、休宁、石台、婺源、歙县等地广为流传。祁门目连戏原没有固定演出场所,以鼓击节,锣钹伴奏,不用管弦,上寿时则用唢呐。

其基本唱腔古朴,为明中叶流行于徽州一带的“徽池雅调”,即徽州腔、青阳腔,保留“滚调”特点。脚色分生、旦、末、净、杂、襟,脸谱有鬼脸、标脸、花脸等。

表演吸收民间武术、杂耍的一些技巧,能走索、跳圈、窜火、窜剑、蹬桌、滚打等,这些表演特技被巧妙地融入剧情当中,成为表演武戏的特殊招式,为后来徽班的武戏表演奠定基础。演出班社大多以宗族为单位组班,即一个班社均由同宗同族的人氏组成,外姓人不得加入。

目连戏演出形式有二:一为演员直接扮演,谓之“大目连”;二为演员操木偶演唱,谓之“托目连”。一般以春、秋两季为盛,有“稻旺戏”(秋收)、“堂会戏”(公堂办,每五年或十年一届)、“庙会戏”(朝九华山)、平安戏、香火戏(还愿)等名目。演唱时间一、四、七、十日不等。

目前,徽州目连戏 共收到 0
徽州目连戏 真爱粉丝榜TOP10

APP中打开 返回顶部 登录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