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怀调是一个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上承隋唐时期的《踏谣娘》艺术成就,下接明代弦索调的艺术规范,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至清初。最初因唱者大都站在板凳之上,被称为“板唱”。板唱时期没有手势、舞蹈,仅是唱者顺口喊唱,且符合一定的曲调。磁县地处河北省的最南部,是河北省的南大门。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戏曲,磁县怀调剧目以古装戏为主,当地人称“红黑脸戏”,传统剧目有《棘阳关》、《摘盔缨》、《便宜行事虎头牌》等。剧目上多反映忠奸斗争,将帅保边,政治色彩很浓。怀调是以弹拨乐器为主奏乐器的剧种,其调式是1=D,主旋律徘徊在三度和小三度之间,音域显得狭窄。唱腔呈现平直,特别是高音区的使用,至今突破不够。磁县怀调的唱腔板式有十几种,如[慢板]、[流水]、[二八]、[紧二八]、[散板]、[呱哒嘴]等。伴奏乐器原来只有大弦、二弦、唢呐和马号,八十年代以来改为以板胡为主,另有二胡、低胡、琵琶、笙、笛等乐器。马号为怀调古老而独特的伴奏乐器,铜质,号杆四尺有余,一般用四把或六把,最少用两把,用以烘托气氛。
磁县怀调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人物刻画细致,每个行当又有具体分工,如净又分红脸、大红脸、二红脸;黑脸又分大黑脸、二黑脸;花脸则分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同时磁县怀调戏剧艺人也创造出极为丰富的脸谱艺术,刻画的人物丰韵生动,造型古朴,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具有强烈的汉族民间艺术魅力。
磁县怀调演出动作豪放,将帅出场常伴于墩子鼓、四大扇、马号的强烈伴奏,给人以万马奔腾,铁军冲杀之感,其音响,在夜间可传十里之外。怀调过门短小,梆子显得紧凑,这也是群众喜欢的一个地方,但穿把子的人非常辛苦,常常是一场戏下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出场的人很多,整体艺术性很强,这是需要抓好的一个环节,否则,舞台阵容极易涣散,戏剧气氛也易降低,严重影响演出效果。
现状
磁县怀调队伍越来越少,从过去五六个团已减少到只剩下三个,而且部分剧团将怀调唱腔改成豫剧,随着时间流逝,很多老艺人相继去世,大量剧目唱腔面临失传,怀调的濒危状况越来越严重。